爱科学 - 科技引领时尚生活、科学缔造幸福人生
加入收藏 设爱科学为主页
 
 
 

无人驾驶技术或让“私人汽车”走入历史

 编辑:爱科学小编 来源:互联网 
  导读: (原标题:无人驾驶技术或让“私人汽车”走入历史) 相较于谷歌对无人驾驶的笃定,汽车厂商们更愿意称呼自己的研究方向是辅助驾驶系统。即便是一向在技术上表现的非常激进的特斯拉,这次也站在了传统汽......
(原标题:无人驾驶技术或让“私人汽车”走入历史)

相较于谷歌对无人驾驶的笃定,汽车厂商们更愿意称呼自己的研究方向是辅助驾驶系统。即便是一向在技术上表现的非常激进的特斯拉,这次也站在了传统汽车厂商这一边。

 

 

谷歌正在陷入与传统汽车厂商的纷争之中,双方对于汽车的发展前景有着根本性的分歧。谷歌的激进政策似乎正在令传统汽车厂商越来越难以忍受。

捷豹路虎研发及技术总监WolfgangEpple博士最近表示:“捷豹路虎汽车公司不会将汽车打造成一个将驾驶者像货物一样从A点运输到B点的机器人。”相较于谷歌对无人驾驶的笃定,汽车厂商们更愿意称呼自己的研究方向是辅助驾驶系统。即便是一向在技术上表现的非常激进的特斯拉,这次也站在了传统汽车厂商这一边。

许多分析人士认为传统汽车厂商不欢迎无人驾驶技术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无人驾驶技术将会导致汽车厂商在交通事故的诉讼中处于劣势——即便无人驾驶技术可以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低水平,但剩下的部分也依然是汽车厂商所无法承受的。第二,无人驾驶技术将降低消费者购置新车的意愿——“谁会去升级一台无法提升自己操作体验的机器呢”,从而影响汽车厂商的销售成绩。

这两点当然是正确的,但我认为这两点并不全面的。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对传统汽车厂商的影响绝对不是减少销量这么简单,无人驾驶汽车或许将让私人汽车这一名词走入历史。

和许多喜欢讨论技术的评论人不同,我从不认为技术会是无人驾驶的阻碍。就目前谷歌、Uber的研究进度来看,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的确已经在可预见的范围之内了,谷歌“五年上路”的宣言并不只是说说而已。

相比之下,无人驾驶汽车的相关法律问题似乎更加值得关注。但是,我认为法律问题其实就是技术问题。如果无人驾驶技术确实显示出其相比于有人驾驶的优越性,那么法律问题将不会成为阻碍。

至于汽车厂商担忧的责任划分问题,这确实是个麻烦事。当厂商面临消费者关于设计缺陷的诉讼时,法律与舆论往往是倾向于消费者的。从1985年德国大众召回事件到2009年丰田的“刹车门”事件,尽管司法机构最终认定事故的原因是“驾驶员错误”,但对大众、丰田造成的商誉伤害已经无法挽回。

无人驾驶汽车自然不存在所谓的“驾驶员错误”,厂商的确将承担比以往更重也更加无可推卸的责任,但无人驾驶技术至少可以为汽车厂商减少遭遇“人为故障”的概率。相比于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证明美国法律的公正,丰田和大众无疑更希望避免陷入这种被迫自证清白的境地。

在传统汽车广告对汽车产业未来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汽车厂商试图为我们带来一部人性化的、易于操控的舒适型汽车。而谷歌无人驾驶技术所昭示着的未来则不言而喻,一个无人操纵、自动运转的运输系统。就像《机动战士高达SEED》中所描绘的架空世界,居民的出行全部依赖于自动驾驶的汽车,用户只要通过便携式的终端呼叫汽车服务,就会有空驶的无人驾驶汽车在他们的面前停下。这是一种技术上可能的设定,通过电脑统一调配的无人驾驶汽车,完全取代了人工驾驶,使得无人驾驶汽车可以以一种近乎轨道交通的方式在城市的道路上穿行。

在谷歌的无人驾驶系统下,不同的厂家生产的不同档位的汽车应当尽可能为消费者带来相对统一的体验。这是互联网时代公平原则的体现,也使得传统汽车厂商所擅长的对汽车性能的升级变得十分鸡肋。这无疑是传统汽车厂商所不愿意看到的。然而,对于汽车厂商而言,这并不是最为致命的一点,还有更大的危机隐藏在这小小的冰山之下。

想像一下吧,如果你有了一台无人驾驶汽车,而这个世界上又有Uber、滴滴这样的打车软件,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让这辆汽车停在车库里呢?事实上,谷歌与Uber之间的眉来眼去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谷歌早早就通过自家旗下风投公司Google Ventures向Uber投资2.58亿美元,并且谷歌首席法务官、企业发展高级副总裁David Drummond也已于2013年加入了Uber董事会。

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无疑会让Uber与滴滴获得大量的、随时待命的汽车资源,这将极大地降低消费者对私家车的依赖。那么,问题来了,如果Uber、滴滴可以提供足够的运力,普通消费者还有必要购置私家车吗?答案也许是否定的。

看到这里,也许有朋友会发现上一段中存在一个小小的死循环——如果消费者不再购置私家车,Uber与滴滴如何能够获得充分的运力呢?答案很简单,让Uber与滴滴来购置这些无人车!

我相信在市场的作用下,Uber、滴滴与摆脱了人类驾驶员的出租车公司将会不断趋同,它们之间的竞争将保证无人驾驶汽车拥有充分的冗余量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动的需求。在这样的条件下,私人汽车走向统计意义的消亡几乎是可以肯定的,整个社会的汽车保有量将下降到一个相当低的水平。对于传统汽车厂商而言,这是不可接受的。


我相信无人驾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当然,对于汽车厂商与热爱驾驶的人来说这未必是一个好消息。有心理学家认为,男性对驾驶活动的偏爱实际上反映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控制欲。这似乎可以归于所谓的“情怀”。但遗憾的是,我从不认为“情怀”可以帮助汽车厂商对抗潮流。

很多人喜欢烧煤的蒸汽小火车,比如谢耳朵,比如木心,他们认为小火车是正统的、浪漫的、慢得有道理的,但属于蒸汽小火车的时代还是一去不复返了。



关键词:

本文为【广告】 文章出自:互联网,文中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上一篇:没有了!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友上传,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Copyright @ 2012-2015 爱科学 保留所有权利